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在基层的各个角落,法律如同细密的针脚,穿梭在百姓生活的纹理之中,缝补着矛盾与纠纷的裂痕。每一起看似平凡的案件,都关乎着当事人的切身利益与生活走向,也考验着司法的公正与温情。今天,让我们走进易县法院,看他们在审理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时,如何在法理与情理之间寻得平衡,为当事人的权益保驾护航,奏响和谐司法的乐章。
案情回顾
2023年底,经佟某介绍被告刘某雇佣原告郝某跟随其到某工地从事安装光缆工作。郝某在从事作业时,被卸车过程中滑落下来的黑色线杆砸伤,郝某随即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共计花费医药费5万余元,住院期间,刘某垫付医药费3万余元。郝某出院后,多次找佟某和刘某协商赔偿事宜未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郝某将佟某和刘某诉至法院。
各有委屈
调解室里,郝某情绪略显激动,他说道:“法官,我这伤不是小事,都已经残疾了,现在身体还没完全恢复,后续的康复费也不知道要多少,他们不能就这么拖着不管我啊!” 说着,他拿出一叠厚厚的病历和费用清单,证明自己所遭受的痛苦和经济损失。
刘某则无奈地辩解:“法官,我也不想这样呀,当时工地情况复杂,这就是个意外。而且我已经垫付了 3万余元医药费,我也不容易啊。”
佟某也在一旁着急地说:“我就是个介绍人,这事儿怎么也把我牵扯进来了,我真的很冤枉。”
巧化矛盾
法官见状,首先安抚三方的激动情绪,并耐心地向当事人释法明理,不仅从法律角度为当事人答疑解惑,释明事故发生后各方应承担的法律关系和赔偿义务,还从诉讼风险和执行风险等各方面,帮助当事人计算金钱账、友情账、人情账,努力寻求一个三方都能接受的调解方案。见三方情绪逐渐缓和,法官又拿出过往类似案例的判决书及详细数据,直观地展示给三方,使其清晰了解同类情形下的责任界定与赔偿范围。在核算赔偿金额时,充分考量郝某的伤情恢复情况、误工时长、后续治疗费用等因素,精确计算出一个合理的赔偿区间,让刘某明白其应承担责任的适度范围,也使郝某知晓自身诉求的合理性边界,同时缓解佟某对于无端卷入高额赔偿的担忧。经过数小时的沟通协调,最终促使当事人摒弃前嫌,就赔偿问题达成和解协议,双方握手言和,获得息诉共赢的良好效果。
此次调解的圆满完成,是易县法院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生动写照。今后,易县法院将继续深化 “司法为民” 理念,不断提升调解工作能力与水平,积极探索更多高效便民的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各类民生案件的调解力度,致力于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