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220个市直单位、166所学校、63个示范小区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日前,记者从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已列入该市2021年立法计划,力争早日让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步入有法可依、依法推进的良性发展快车道。
2017年3月,石家庄市被列为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城市之一。对此,石家庄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学习借鉴上海、厦门、深圳等先进城市的经验做法,坚持政府统筹,试点先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全市220个市直单位、166所学校、63个示范小区已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约8.2万户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为确保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稳步推进,石家庄市先后制定出台了《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考评办法》《石家庄市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石家庄市市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垃圾分类技术操作规范》等一批文件,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规范要求。
同时,不断加大对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财政支持,2018年市、区两级财政投入资金1500万余元,主要用于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建设和试点推广工作。今年,市本级财政已落实专项资金3100万元,“八区一县”也已先期落实专项资金4400余万元,并积极探索市场化发展路子,由有实力的企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实施好生活垃圾分类的基础和关键是末端处理能力,否则将出现“前中端分、后端混”的问题。为此,该市编制了全市环境卫生规划,明确了2018年至2035年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方案,规划了5个生态环境园共计26个项目,具有垃圾焚烧和餐厨垃圾、污泥、粪便处理等功能。目前,已有6个项目启动,总投资约29.5亿元,设计日处理能力7500吨,计划明年竣工投用。
“出台更加具体和操作性强的地方性法规,是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全过程依法运行的关键。”石家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表示,石家庄将本着“满足需求、便于投放、方便收运”的原则,按计划、分步骤推进生活垃圾前端分类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要求,加快形成全链条、无缝隙的垃圾处置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