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高晓丽、李晓娜)今年3月份,中央美术学院举办了该院百年校庆特展“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在此基础上,央美又策划了“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展,以此进一步推进徐悲鸿及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该展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支持,在全国6大城市的重要美术馆巡回展出,分别是江苏省美术馆、内蒙古美术馆、石家庄美术馆、宜兴美术馆、湖北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作为巡展的第三站,石家庄美术馆的展出将于8月11日开幕,展出至9月10日。本次展览由中央美术学院、石家庄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同主办,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和石家庄市美术馆承办,并获得了北京画院、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常沙娜敦煌图案研究设计工作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2018年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百年校庆,全面而系统地梳理中央美术学院及其前身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历程中所作出的贡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任院长徐悲鸿及其所处时代的美术发展状态及历史贡献,不仅对于走到百年这一节点的中央美术学院自身意义重大,对于廓清20世纪中国美术发展的历史脉络,追溯20世纪中国美术基本面貌的形成以及发展当下的中国美术事业,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广义上讲,“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其艺术发展的复杂性并非一个展览可以概括;从狭义上讲,“徐悲鸿时代”正是中国传统艺术转折,现代艺术萌发的充满各种可能性和可行性探索的时代。为此展览以徐悲鸿为枢纽,管窥其所处时代的艺术生态,也试图在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语境中观照徐悲鸿,加深对其艺术思想和实践的理解。为此,展览分为“文源同道”“学派传承”两大单元。
文源同道
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内忧外患,创造强有力的新艺术成为那个时代艺术家们肩负的历史使命。若以一个关键词来概括,“求变”无疑是那一时代的最强音。在寻求中国艺术发展新途的道路上,徐悲鸿是一位步履坚定的探索者。然而,他并非茕茕孑立,踽踽独行,而是有着众多志同道合者。“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展即以徐悲鸿为原点,以与徐悲鸿写实主义艺术主张、改良中国画艺术理想志同道合者为经纬,梳理徐悲鸿多领域、宽视野的社会文化交往轨迹,呈现这一坐标系中诸多艺术大家如齐白石、张大千、陈师曾、傅抱石、叶浅予、李可染、黄宾虹、蒋兆和、李苦禅、常书鸿、李毅士、吴法鼎、秦宣夫、司徒乔、王式廓、李桦等杰出艺术家在20世纪中国美术由传统走向现代之路上的多种探索。正是这些先辈的不懈探索,才共同绘制出了异彩纷呈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发展的基本面貌。
学派传承
“学派传承”从“徐悲鸿教育学派”的角度考察徐悲鸿、吴作人、艾中信、齐振杞、王临乙、张安治、萧淑芳、孙宗慰、李宗津、冯法祀、韦启美、李斛、宗其香等教学相长的艺术轨迹及徐悲鸿艺术教育的实践、传承对中国20世纪美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徐悲鸿自1927年留学归国之后,将相当精力投入到了艺术教育方面。从参与筹建南国艺术学院到任教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从任职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到筹组主持中国美术学院,从重掌国立北平艺专到成为中央美术学院首任院长,二十多年间,徐悲鸿通过创办、任职于十几所公私美术学校、社团、带师生外出写生、发表文章、在国内外举办展览等进行丰富的美术教育活动,成为20世纪杰出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明确而完整的艺术主张,被学界称为写实主义体系。他团结并亲自培养和扶助了一批践行其艺术思想的弟子、学生,他们多在徐悲鸿的影响下,坚定了“艺为人生”的艺术信条。可以说,徐悲鸿的艺术主张能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以后得到有力推行,很大程度上依靠了这批中坚力量。徐悲鸿逝世后,其艺术思想在吴作人、艾中信等弟子的完善和继承下继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徐悲鸿教育学派”的提出对新中国美术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