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17731116730
首 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立法工作 监督纵横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社会 财经 教育   魅力乡镇 企事业风采
河北要闻 市县人大 论坛新声 代表履职 代表风采 法治时空 公民权利 反腐倡廉   文化 环保 公益   健康 公民与法治
燕赵人民代表网>>市县人大

为美丽乡村添“颜值”

 
2018-12-29 12:57:10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作者:马腾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早已成为过去,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小桥、流水、人家的盛景处处可见,村庄在绿树碧草掩映下格外醒目;一面面以民俗民间文化、乡村文明新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内容的文化墙让人耳目一新;村里文化广场上,群众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踏着欢快的舞步喜笑颜开,一幅幅富有文明气息和地方特色的乡村美景令人心旷神怡……金秋时节,行走在河南省淅川县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上,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美丽乡村的“高颜值”画卷。

  近年来,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着力在实现农业产业发展、农村环境变美、农民生活幸福上下功夫,助力县委、县政府用“产业、生态、旅游”三只画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出当代淅川乡村的“清明上河图”。

  产业兴旺绘出富民蓝图

  “去年秋冬季挖塘、投苗花了8000多元。今年已卖两茬虾,收入5000多元,年底前还能再卖3茬,收回成本不说,还能挣4000多元。”在厚坡镇唐湾村小龙虾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张家伟笑得合不拢嘴,5亩小龙虾让他对好日子有了盼头。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南省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淅川县“十三五”期间共有农村贫困人口71810人,占全县总人口十分之一,占全南阳市贫困人口六分之一,贫困人口之多,脱贫难度之大,攻坚任务之重,为南阳市之最。如何让这些农民尽快富起来,这一直是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更是近年来淅川人大工作努力的方向。

  “只有产业兴,才能百姓富,才能乡村美”。基于这一理念,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围绕农业产业发展、林业经济发展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就产业规划、品牌打造、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进一步发挥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支撑作用,真正为贫困群众打造出脱贫致富的“恒业”,2018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对扶贫产业进行了专题调研视察。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调研视察提出的意见,县政府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确定了“短中长”发展模式,既考虑眼前增收,发展菌、蔬、药等产业,保证贫困群众当期能够脱贫,又着眼长远,大规模地发展高效林果产业,很好地解决贫困户稳定增收、持续增收问题。

  为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建议,淅川县政府先后出台一系列扶持软籽石榴、金银花、薄壳核桃、小龙虾养殖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在基地建设、生产设施、信贷支持、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补贴,积极整合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等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放,使项目跟着基地走、服务跟着产业走。

  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有力推动下,淅川县短中线扶贫产业基本实现四个全覆盖:规划发展小龙虾2万亩,确保具备条件的贫困户户均1亩虾;规划发展丹参2.5万亩,确保贫困户户均1亩中药材;发展光伏产业和生态助力贷,两项兜底产业保障贫困户户均年增收3000元;发展软籽石榴、杏李、薄壳核桃、大樱桃等林果业30余万亩,确保每户都有可持续增收产业。截至目前,全县46个规模以上生态产业基地,已累计接纳6570名贫困人员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地生三金”:土地流转“收租金”,就地打工“挣现金”,入股合作社“分股金”。

  产业兴旺夯实富民根基,淅川县脱贫攻坚步伐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全县贫困人口由2016年年底的69555人减至43238人,贫困发生率由2016年年底的10.66%降至7.0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94元。在河南省脱贫攻坚成效综合评估中,淅川县连续3年位居前列。

  一望无垠的金银花迎风摇曳,翠绿丛中金银相间、美不胜收;鳞次栉比的池塘波光粼粼,小龙虾、大闸蟹“矫健”的身影若隐若现;错落有致的光伏大棚蔚成景观,棚顶发电,棚内顶着“小伞”的茶树菇长势喜人……行走在广袤的淅川乡村,如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发的扶贫产业,绘出了一幅绚丽的富民蓝图!

  生态之笔勾勒宜居美景

  “以前我们村的路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晴天都是土,雨天都是泥,特别难走,而且垃圾乱堆乱放,环境很不好。现在俺们村干净整洁了、路面硬化了,还装上了路灯,到了晚上,村子里十分亮堂,生活比城里差不到哪儿去了!”谈起这几年村子里的变化,荆紫关镇药王庙村村民朱宏娥颇有感触。

  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打造生态宜居环境。为此,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情况、城乡两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置场)建设运行情况等进行专题调查,提出了加大城乡环卫基础设施资金投入,配套完善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充实环卫保洁力量等意见建议,县政府适时而动,“打响”了乡村环境护卫战。由县发改委、住建局等部门联动,开展了以城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的防污治污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在县城区和环库区12个乡镇上马建设生活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污泥处理厂等项目,并对现有污水管网进行提升改造,着力打造宜居城乡环境;2018年以来,又先后投资2000万元强化环卫硬件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等重点工作,统筹推进镇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镇村配备垃圾箱5411个,240L垃圾桶3333个,50L户用垃圾桶95199个,垃圾清运车210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日趋完善;健全农村卫生保洁运行维护制度,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县财政安排整合涉农资金1105.5万元,按照不低于农村行政村总人口2‰的比例,配备了专职保洁员2681人,城乡环卫一体化覆盖率达到100%。

  为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打造山清水秀绿满村的现代村居,2018年10月17日,淅川县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着力推动农村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的开展。在县人大常委会的监督下,县政府下大力气抓好了落实。

  而今,一个个整洁美丽的乡村脱颖而出:九重镇张河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盛湾镇土地岭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盛湾镇瓦房村入选河南省首批“乡村旅游特色村”,九重镇陶岔村入选河南省“美丽宜居村庄试点”,毛堂乡龙泉村入选河南省“水美乡村”……美之于淅川乡村,已然画点成线、连线成面,乡村旧貌正逐渐演变出靓丽的容颜。

  农旅融合点活发展后劲

  经过几年的发展,淅川县乡村果品优质多样,风光秀美多姿,如何将资源转化为富民生产力成为县人大常委会调查研究的新课题。2017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围绕乡村旅游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要结合“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着力实现“农旅融合”,加快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把农林产业与旅游开发相结合,把增绿增彩与景区观赏要素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推动淅川绿色崛起相结合,打造环库旅游生态圈,推动农林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互动发展,打造生态景观,推动乡村旅游产业链式发展等意见建议。

  2018年,淅川县人大常委会又多次召开旅游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深入了解全县旅游工作情况,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旅游工作的意见建议,以实际行动服务淅川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助力淅川乡村旅游开发工作快速推进。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县政府大手笔、高起点编制乡村旅游规划,出台了《淅川县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017-2020)》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先后投资4300余万元,聘请河南大学、北京绿维创景等国内知名的规划专家,对仓房镇磨沟村、盛湾镇瓦房村等具备旅游基础的乡村和仁和康源等初具规模的精品游园,编制了民俗旅游规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扶贫、发改、旅游等20余个部门明确职责,通力协作。投入10亿余元,启动建设西十高速,投资25.8亿元,修建环库路,丹江口水库沿线景点串珠成线,乡村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把发展乡村旅游与小城镇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危房改造等项目紧密结合,投入3900余万元对金仓路沿线房屋外立面进行集中改造,乡村旅游风貌得到改善。通过生态造林、产业造林、围村造林等项目,投入1.6亿元,对丹江沿线旅游通道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景观长廊焕然一新,形成了集生态观光、滨水休闲、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目前,淅川的旅游景点遍地开花,“春赏花,夏遮阴,秋采果,冬有绿”的环库旅游生态圈已初具规模,生态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山区发展空间更加广阔。

  “自从村里有了游乐园,天天都有游客,就像景区一样,俺们也沾了光。现在我又有地租又有工资,一年能挣到2万多元,真不赖!”毛堂乡龙泉村村民徐贵里说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特别是乡村旅游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赞不绝口。

  而今,淅川境内的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生态观光采摘园达500余户,乡村旅游点和农旅示范园40余个,旅游从业人员已达3万余人,带动人均增收1500元。“农旅融合”的发展模式正在渠首大地上描绘着“致富新篇”。(作者单位:河南省淅川县人大常委会)

责编:檀旭涛
 
新闻排行  
平山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七次会议
宽城满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对县检察院公益诉讼工
邯郸市肥乡区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和审议区政府2
昌黎县人大机关支部开展“迎五一·颂五四”活动
栾城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城区交通秩序治理工作
肥乡区人大 高超联合举办政府系统承办工作交办
肥乡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抬一召开“河北发展,
遵化市人大常委会启动“五星级”人大代表之家(
乐亭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